乳腺鈣化與鉬靶檢查鈣化,鈣化一定是乳腺癌?【廣東高尚醫(yī)學影像】
乳腺鈣化很常見,基本上是草酸鈣或磷酸鈣鹽沉積,其自身為無機物,并不就等同于癌癥或纖維腺瘤等乳腺疾病。
乳腺鈣化分為良性鈣化及惡性鈣化,良性鈣化一般是鈣質沉積造成的,惡性鈣化一般是腫瘤壞死造成。一般分為提示良性病變的大鈣化,以及提示惡性病變的簇狀鈣化。
乳腺鈣化的成因比較復雜,主要的原因有乳房組織的代謝異常,以及乳腺細胞的壞死和分泌異常,另外乳腺組織退變、鈣鹽沉積、其他腫瘤分泌含鈣鹽物質影響等,都有可能造成乳腺鈣化。對鈣化的形態(tài)、數(shù)目、部位、周遭結構關系進行分析,是辨別乳腺疾病以及疾病性質的重要方式,而對鈣化的判斷,鉬靶是B超、磁共振等影像學方法中,敏感度更高的檢查方法。
鉬靶對鈣化的檢查判斷意義在于,對不同形態(tài)的鈣化以及其所處的乳腺組織,進行癌變或纖維腺瘤等病變可能的判斷。
鉬靶檢查目的不在于分析鈣化灶發(fā)的化學成分是良性乳腺病變形成還是常見于乳腺癌的磷酸鈣形成,鉬靶檢查的目的依然是結合標本鉬靶攝片提示病變的最可疑部位,并通過觸摸和多點取材的方法尋找可以出,制作乳腺組織切片。也因此鉬靶檢查中,哪怕檢查出乳腺鈣化,只要其所處的乳腺組織病變不是乳腺癌即可放心。

大多數(shù)人在進行乳腺檢查時發(fā)現(xiàn)鈣化,都容易往乳腺癌上思考,但事實上根據(jù)乳腺鈣化的BI-RADS分類,達到4c(癌的風險50-95%)以上,乳腺癌風險才是比較高,5級(癌的風險大于95%)則是高危人群。
鈣化并不一定等于癌癥病變,需要清楚一點:BI-RADS分類的“I”是影像檢查的意思,其對于影像上的病變給出的級別意味著癌變的風險的大小,且影像檢查并不是最終的診斷,在影像檢查的風險級別判斷上,再加以病理診斷作為最終依據(jù)。
乳腺鈣化的影像學檢查中,鉬靶是具有極高價值的一種方法,另外如X線胸片、胸部超聲、MRI等影像檢查方法,也有一定的判斷價值。影像學檢查主要針對乳腺區(qū)有無腫塊,并通過腫塊形態(tài)的分析,鈣化部位、數(shù)量、分布等的記錄,判斷是否存在乳腺鈣化。在影像學檢查中,一般可以觀察到大鈣化和微鈣化。
大鈣化主要源自乳房內(nèi)容的退行性改變,或因炎癥,或因乳房動脈老化引起,其鈣化一般呈粗大顆粒狀、蛋殼狀、不規(guī)則團塊狀及軌道狀,多為良性鈣化。
微鈣化則有非常大的乳腺癌風險,常在迅速分解細胞的部位找到,多呈針尖狀、小桿狀、分叉狀、簇狀及泥沙樣,且泥沙樣鈣化多為不確定鈣化,可良性可惡性,若以上幾種鈣化形狀出現(xiàn)重疊,則惡性病變的風險增大。

(本文內(nèi)容來源于網(wǎng)絡 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)
相關閱讀:
“體檢查出乳腺結節(jié),我是不是攤上大事了?。俊?/A>
